欢迎来到中国作文选刊 今天是2022年6月5日

五年级第四单元•写作—怎样写他________了(上)

2020-04-22 09:40:06 来源:

景文周

开场警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岳飞《满江红》的前半阙,大意是:我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了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一首千古绝唱,表现了诗人气盖山河、为国建功的雄心壮志。看荧屏:

荧屏火花

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

内容解说

一位壮怀激烈的盖世英雄,在抗金战役中屡立战功,然而却遭奸臣秦桧的陷害,在决定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被迫班师撤兵,为此,岳飞才仰天长啸,怒发冲冠。此情此景,他愤怒了,他暴发了!为此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由此联系到本次习作:他______了。

这是一次记事作文,通过一件事表现其中的某个人物,也就是他(她)。那么,写谁写什么呢?课本上给了这些提示:感动、生气、伤心、兴奋……应该说,这些是本次习作的核心,或者叫核心词,要围绕这些核心词去写事件,写他(她)为什么生气、伤心、兴奋等等。当然,这样的核心词还有很多,例如愤怒、陶醉、着迷、振奋、高兴、恐惧、绝望,等等,所有表示人们情绪的词语都可以用。这就由此引出了事件,也就是本次要写的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学习方面。作为学生,学习是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工作”,然而,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其每次考试成绩都会有较大差异。考试优异,心花怒放,家长奖励,老师表演,学生羡慕;考试不及格或落差太大,家长动怒,老师批评,学生侧目,个人内心失落、悲伤。还有,数学竞赛获奖啦,文章发表啦,作业没完成啦,错题太多受批啦等,从而引起喜、怒、哀、乐,这些现象都是本次习作的内容。

生活方面。学校之外,孩子大多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家里人的所作所为大都收入自己的眼底,父母操持家务的劳碌、爷爷养花遛狗的悠闲、奶奶生活的节俭、哥哥工作的上进、弟弟的贪玩调皮,必然会构成一定的事件。还有善良、激进、骄傲、勇敢、自私、狂妄、急躁、狭隘、胆小、执着等,同样反映在具体的事件中,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和事件,就是本次要写的主要内容了。

社会活动方面。社会是个大家庭,社会是五彩斑斓的,且不说形形色色的人物,光是各类活动就让我们眼花缭乱。运动会、升国旗、节日庆典、参观游览、访问、开会、看电影、远足、游泳、拍摄、醉酒、执勤、救火、乘车、坐飞机、义卖、演唱、跳舞、健身、练太极、宣传……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事件,一个事件就有一个主要人物。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会找到作文中的那个“他”了。

写作指导

有了内容,怎么写呢?我们已经知道,“他______了”是一次记事作文训练,写某个人或几个人做的某一件事。但是,这件事要表现出主要人物(他)的某种情绪冲动,譬如看电影受剧中人物的感染伤心落泪,看到某一向往的事物无比激动,完成某项实验后的兴奋,发现一些人破坏环境的愤怒,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悲哀等。具体说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用第一人称“我”写第三人称“他”。

习作是从观察起步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周围的人物。观察者是自己是个人是“我”,也就是作者本人,所以,中小学生在记叙文中常用第一人称“我”。本次习作也不例外。因为要写的这件事中的“他”的言行举止、情感波动等都由“我”观察所得,离开我的观察,就没法写“他”了。“我”可以是事件中人,也可以是事件外人,而“他”必须是事件中人。例如石靖硕的《她着迷了》,事件是大姨带我去北京看一栋新建筑的样式。“我”是事件中人,“她”(大姨)也是事件中人,通过“我”看她写她,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如《她振奋了》一文,事件是坐轮椅女孩重新站起,只是由于“我”在花店里见到并认识了她,所以,“我”是局外人。

第二,交代具体事件,详写事情经过。

“他_____了”属于记事作文,因此习作中必须要有具体的事件,而且这一事件还必须足以支撑“他”的某种情绪冲动。这样一来,开头交代事件就非常必要了。事实上是,记叙文在开头处一般都要交代事件,然后才能进入具体事件的描述中,这就是事件的经过。无论事件大小,都有一定的过程,而人物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展现的。“他______了”?为什么会这样?自然要靠对事件进展的具体叙述体现出来。这部分是习作的重点,一定要详细描述的。写事件的发展,写“他”在事件中的作用,写“他”的言谈举动等。当然,这些都需要“我”的观察。例如石一晴同学的《他陶醉了》,请欣赏:

习作中的人物:“我”、爷爷、爸爸、妈妈;事件: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交代完事件之后,接着详写看升国旗的过程,引出爷爷给我讲他的军旅生活,“我”得知爷爷从小就想当一名升旗手。正是这种对国旗的热爱,对升旗手的向往,在看升国旗的过程中,爷爷才格外专注:“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爷爷伸出了他那粗糙的手,向着国旗敬了军礼。”“他依然是那样敬着军礼,望着国旗。”把爷爷陶醉于升国旗的情景表现了出来。习作叙事详尽,描述具体。

第三,多角度描写人物。

记事作文自然以叙述事件为主,然而课本上却提出了下列条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哪些个角度呢?课本上是这么说的:1.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2.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3.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4.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面部表情、眼神属于人物外貌的范畴,举动就是人物的动作,说话自然是语言了。这三点,就是老师在讲写人作文时反复强调的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至于周围人物的反应,应该归为场面描写了。这样一来,本是记事的作文就提高了难度。你不能一味地写事,还要写事中的人,写出“他”在事件中的表现。其实,这也是一般记叙文常用的方法。因为人离不开事,事必须要有人去做。说穿了,记事作文就是写人如何做事的。例如石靖硕的《她着迷了》,请欣赏:

习作中的人物:我和大姨;事件:去北京看新建筑。由于大姨是建筑设计师,自然对建筑格外感兴趣,当从新闻上看到北京有一座新的建筑诞生时,她“那乌黑发亮、圆溜溜的眼睛一下子焕发出光芒”,第二天便拉上我去了北京。一路小跑加大跑,赶到那座建筑跟前时,大姨“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自已的欣赏世界里了,不停地赞叹:“太美了!真是太美了……”而且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停地拿出手机拍照”。通过对大姨的表情、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的描述,既叙述了事件,又表现了“她”对新建筑的着迷,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

    最后再说一下结尾。由于本次作文要强调的是文中某人的情绪冲动,所以在详细叙述事件、刻画人物的同时,最好在结尾处再交代一下你要表达的“他”的某种情感,一方面照应了标题,二方面也强调了中心。

习作参考

他陶醉了

石一晴

我的爷爷是一名退伍中国军人,今年已经62岁了。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爷爷一起去了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

一大早,还没等太阳公公出来,我们就去了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人可真多啊,简直就是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位置,就在那里开始等待升国旗。

在等待升国旗的时候,我的爷爷给我讲起了他的军旅生涯。爷爷告诉我:“你知道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特别崇拜升旗手。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上升期,看着他们坚定的步伐,有力的动作,我就立下了一个愿望——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天安门广场上去升旗。后来当了兵,虽然没有到天安门广场上去升旗,但是,我也是我们那个团的升旗手……”

爷爷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要升旗了。只见解放军叔叔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从天安门城楼里走出来,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升旗台走去。全场肃然无声。开始升旗了,少先队员敬着队礼,军人们敬着军礼,其他人们行着注目礼。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看着国旗。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爷爷伸出了他那粗糙的手,向着国旗敬了军礼。我也跟着敬了队礼。

升旗结束了,当我们准备离开时,爷爷却站着不动了。他依然是那样敬着军礼,望着国旗。我对爷爷说:“爷爷,我们该走了。”爷爷没有反应,当我问第二遍时,爷爷还是没有回答。我看着爷爷那深情的眼神,想到了升旗前爷爷对我说的话。哦,我明白了!爷爷是陶醉在升国旗的情境之中了。

爷爷已经退伍许多年了,今天,终于看到了这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爷爷怎么会不被感动呢?爷爷怎么会不陶醉呢?

啊,这深情的陶醉,令我感动。他——我的爷爷,深深地陶醉在了升国旗的情境之中!

她着迷了

石靖硕

我的大姨是一个建筑设计师。这一段时间,她在为一座建筑的设计而寻找灵感。

这天,大姨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新闻,内容是:北京有一座新的建筑诞生了!看到那条新闻,大姨那乌黑发亮、圆溜溜的眼睛一下子焕发出光芒。第二天,她拉上我一起坐火车去了北京。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北京。哇!这里好热闹呀!白天车水马龙,空气清新,日照万里;傍晚轻风拂面,华灯耀眼。

来到北京的第二天,一大清早,大姨就把我“闹”起了床。

“什么?才6点钟。”我大吃一惊。要知道我节假日总是八点钟才起床。大姨兴奋地对我说:“快点!快点!我都迫不及待要去看那所建筑了,真想快一点知道它的模样。”唉,她可真爱这些建筑,怪不得每年都被评上“优秀建筑设计师”呢!

办完杂事,我们就出发了。大姨不想坐车,所以我们一路小跑加大跑,赶去了那所大姨迫不及待想看到的建筑旁。刚到那座建筑的楼下,大姨就激动着说:“啊!这建筑,太美了!”那建筑的确很美,美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了。

站在楼下,大姨如痴如醉,周围的吵闹声,赞叹声,她仿佛都没有听见。她完全沉浸在自已的欣赏世界里了。大姨一边欣赏,一边不停地赞叹:“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大姨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还不停地拿出手机拍照。中午,我已经饿坏了,可她还在看着。我喊她,她听不见,喊了几遍,她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一般,看见我着急的样子,才抱歉地说:“哦,不好意思,现在我就带你去吃饭。”

那一刻,她真的着迷了。

他被感动了

卢冠睿

姐姐长着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就像两个圆圆的葡萄,笑起来更是迷人,但她并不像林黛玉那样哭哭啼啼的。说实话,我还从没见她哭过呢!

一天,我和姐姐去电影院看刚上映的《烈火英雄》。刚入场时,姐姐还是笑眯眯的。这时,我就在想:难道她压根不会哭吗?但是,在看到消防战士不惧困难、迎面而上的时候,我看到她眼睛里多了一些泪水,就仿佛是葡萄上那晶莹的水珠。

回家的时候,一路上姐姐都没有说一句话,不像以前看完电影总跟我眉飞色舞地说个没完没了。我问她怎么了,姐姐说没事,然后立马恢复了笑容。可是,她显然没有以前那么的高兴与兴奋。

后来,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姐姐去游乐场玩。回来的路上,我们发现一个地方浓烟滚滚,噪杂声不断,我们赶忙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原来,在一栋居民楼里,因为做完饭忘了关煤气罐的一家造成了失火。看着前方的熊熊大火,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和所有人一样着急。突然,一阵阵警笛声从远处传来,人们翘首以盼的消防车驶过来了。大家很快分散开来,像看到救星一样纷纷议论着。

看到这一幕,我又想到了在《烈火英雄》上看到的场景。我看了看姐姐,她的两眼中涌动着晶莹的泪花。随着消防战士紧张地扑灭着熊熊的大火,姐姐眼中的泪水第一次落了下来,很少流泪的姐姐终于被感动了。

我马上意识到,让姐姐感动而流泪的不止那部电影,还有消防战士那种奋不顾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她振奋了

芦姿璇

记得那次是母亲节,我和爸爸商量好联手去花店买一个大花包,送给妈妈。

我和爸爸来到了一家名叫“鸟语花香”的花店里。卖花的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走进去,看到里面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娇艳花朵,美丽极了。

突然,墙角里一位坐着轮椅的女孩映入我的眼帘。她是一个失去了一条腿的小女孩,坐在轮椅里认真地欣赏花。只听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种花。”我向她指的花束望去,花是黄颜色的,很漂亮。于是,我就和她买了同样的花。

我没有记清那花的名字,过了一周多,那花突然枯萎了。我把它又抱进了那家花店。想问问老爷爷怎样才能把这花给救回来。真巧,我又看见了那个坐着轮椅的女孩,她的轮椅在花丛间滚动着。我很惊讶!原来她的那丛花也枯萎了!

我们一起走到了那个老爷爷身边。爷爷接过花看了一眼,笑着说:“小傻瓜,你们一定忘给花儿换水,增加营养了。”我和那个坐轮椅的女孩一下子愣住了,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爷爷说:“没关系,缺水的花浇水后可以重新绽放,人在某种环境下也一定可以重拾信心,奋力拼搏,对不对?”

这时,小女孩突然兴奋地问妈妈:“妈妈,我还可以走路吗?还可以正常上学吗?”妈妈说当然可以。就在她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突然拉住那个女孩说:“我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女孩听了既惊讶又兴奋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们相互加了微信,打了声招呼就都离开了。

又过了一年多,爸爸的手机上突然有了一条信息:“叔叔,我站起来了!”

爸爸正在一脸茫然,我接过手机一看叫了一声:“啊!是轮椅女孩她站起来了。”爸爸明白了!我们一起回复了那个女孩:太好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呢?那个女孩回复道:我练了一年的单腿行走,后来安上了假肢,这才可以回学校了。从那简单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振奋、激动的心情。

挂了手机,我对这件事感触很深。是的,通过坚持锻炼,女孩又恢复了自由,她能不振奋不激动吗?

今日习作

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想想要表现文中主要人物的哪些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尽量用上一些优美词语。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中国作文选刊”微信公众号

阅读:
高校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