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作文选刊 今天是2022年6月5日

五年级下册课堂作文—习作四

2019-02-16 08:47:14 来源:

景文周

今日习作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习作要求

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你一定看到、听到甚至经历过。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指点迷津

令你感动的事应该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一、发生在校园的。如某同学怎样刻苦学习啦,某同学坚持在酷暑、寒冬锻炼啦,某某怎样帮助别人啦,某同学克服一切困难排练节目啦,老师带病给学生上课啦,老师怎样关心同学啦,还有像穷苦的学生背着父亲上学啦,有同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啦等,凡是在学校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一切事件。二、发生在家庭的。如爸爸怎样为了家庭拼命挣钱啦,妈妈为子女日夜操劳啦,爸爸为孩子的健康戒烟、戒酒啦,妈妈对你的关心爱护啦,家人如何献爱心啦,爸爸对孩子的忍让啦、教育啦等。三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事件。比如某人的见义勇为啦,残疾人怎样生存啦,邻里的互助友爱啦,冒着生命危险抢险救灾啦,助人为乐啦,献血捐款啦,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啦等。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几个方面,至于具体的事件细节,要根据自己的把握了。总之应记住一条,所选事件必须是令你感动的,其它事件都是不符合要求的。明白了这一点,接下来谈写作方法。毋庸置疑,这是一次写事的记叙文,而且是写一件事的。因此,必须按照记事作文的写作方法,在交代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力争做到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还要有一个明朗的中心,写明令你感动的原因。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要努力使习作的语言通顺流畅。做到上述几点,这篇习作定能写成功。

标题导引

记事的记叙文标题一般都相对好拟,或根据事件内容命题,或根据其中的人或物命题,或按照中心思想命题,也可以采用含蓄的方法命题等。譬如《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感动在心中》《一件感动人的事》《一袋300毫升的血液》《爸爸让我感动了》《风雨情深》《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老奶奶的心愿》《沉甸甸的一元钱》《妈妈的老花镜》《爸爸为我戒赌了》《背着爸爸去上学》《老师今天没上课》《探访孤儿院》《一双鞋垫》《拄着拐杖上学校》等。

写作讲座

记叙文叙述技巧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学习记叙文的叙述技巧。记叙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叙述。通过叙述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件,把读者带进美好的憧憬之中,或淡淡的哀伤之内,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如果把社会生活比作无数块碎布片,那么,叙述就是一位高明的裁缝师。没有裁缝师,那些支离破碎的小布片最终也无法成为色彩绚丽的百衲衣。离开叙述,记叙文也就无法存在。一篇游记也好,一则通讯也好,都包含着作者驾驭叙述技巧的心血。法国作家布托尔说过:“叙述为我们造成一个世界。”那么,怎样才能叙述得好呢?

第一、交代要明白。

记叙文的叙述必须根据文章的需要,把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交代明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能不能清楚明白,与“六要素”的交代清楚与否有很大关系。小学生的作文,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叙述不清楚。因此,掌握“六要素”的使用方法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怎样使用“六要素”呢?一般来说,“六要素”中的前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常要用在开头,“原因”则往往贯串文章始末,“结果”大都用在文章的结尾。比如教材上《金色的鱼钩》一文,开头先交代时间:1935年秋天;地点:草地;人物:“我”、两个小同志、炊事班长;事件: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过草地。接着交代老班长及其事件的起因:青稞面吃光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发现水塘有鱼,自制鱼钩为我们钓鱼。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非常详细: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我”发现了什么,老班长跟“我”说了些什么,我们怎么接近草地的边缘的,战士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老班长为什么倒下……事件的经过详尽细致,突出了过草地的艰苦,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结果”是老班长为了战士们牺牲在了草地上,“我”把老班长制作使用的鱼钩保存起来。全文“六要素”齐全,叙述具体清楚,体现了记叙文的基本写作特征。应该说明的是,记叙文中的“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往往不是固定的,它将随着事件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在《金色的鱼钩》中,总的时间是1935年秋天,之后用“一天”、“以后”、“第二天”、“这天上午”等表示时间的词语推进故事的发展。“地点”也从“草地”转换到了“草地边上”。

附带说明,在开头部分,并非每篇文章都必须要交代四个要素,有时也可交代一个或两个,剩余的“要素”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逐渐交代。譬如《桥》一文,开头只交代了时间“黎明的时候”,“地点”、“人物”等要素都是在故事的推进中交代出来的。至于“结果”,也不一定非得用在结尾,在倒叙的文章中,往往一开始就先把“结果”交代出来。不管怎样,在记叙文里,“六要素”一定需要交代的,否则,文章就可能有不明白的地方。至于哪个要素在什么地方交代合适,应当因文而定,不能死搬硬套。

第二、线索要清楚。

写记叙文,在叙述人物、事件时,要用一条明晰的线索,把文章的各个部分和许多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线索是多方面的:有的以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有的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含有深刻意义的某种事物为线索等。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理清头绪。如果事件较为复杂,还应注意抓住主要线索,编织好次要线索。例如有篇习作叫《鱼儿逃了》,习作围绕“捉鱼”这一线索,细针密线地编织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小作者在描述“捉鱼”这一事件时,不是游离于单纯的玩乐,而是紧紧围绕“捉鱼”这条主线,巧妙地加入了“奶奶”“妹妹”和具有巧合的情节“赶牛”等。这样不仅使习作有了波澜,也使文章有了更新颖、更明确的意义。

以上是以事件为线索的例子,再举一个以物为线索的例子。冰心有篇散文《樱花赞》,就是始终以樱花为线索。作品围绕“樱花”,详细叙述了作者访问日本时,在金泽市看到的汽车出租公司工人为护送中国作家代表团上车站而拖延罢工时间的情景。作品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点出“樱花是日本的骄傲”;接着描绘了“日本到处都是樱花”的奇丽景色,叙述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盛况;然后转入对金泽市汽车出租公司工人罢工的重点叙述,以及对罗香山那“最璀灿、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的描写;结尾点明樱花成了“中日人民友谊的花”。全文线索清楚,叙述具体贴切,描写得当,感情奔放强烈。

第三、详略要得当。

叙述一件事的经过,不能主次不分,漫无边际,而要有重点安排。什么地方需要说,什么地方不需要说;什么地方可以详说,什么地方可以略述;什么地方可以概括,什么地方具体叙写等,都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再如《金色的鱼钩》,作者围绕“老班长照顾我们过草地”详细叙写了三件事:一是老班长咀嚼鱼骨头后和“我”的对话,二是战士们吃鱼汤的情景,三是老班长的死。而象征老班长金色心灵的“鱼钩”和“钓鱼”等却做了略写。原因很简单,详写的内容能够表现老班长的崇高品质,以及走出草地的艰难。至于“做鱼钩”“钓鱼”,只是老班长照顾我们的一种手段。

总之,记叙文要交代清楚六个要素,体现交代明白、线索清楚、详略得当等特点。比如教材上的《狼牙山五壮士》,全文叙述的是五位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把敌人引向悬崖并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战士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人民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文章交代明白,六要素齐全,故事线索清晰,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光辉赞歌。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叙述的是班长怎样指挥战斗,战士们怎样歼敌,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怎么和敌人血战到底,怎样跳崖等一系列情节。而事件发生的原因,为什么把敌人引向狼牙山等次要情节叙述得比较简略。

以上是叙述的基本技巧,能否巧妙地运用就在于同学们自己把握了。

范文例话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刚上完辅导班,便匆匆忙忙奔向公交站牌。

那个公交站牌不算太远,我还是走得汗流浃背。过了十分多钟,我要坐的汽车终于奔驰过来,车门刚一打开,凉爽的空气就吹了过来。我不顾一切地挤上车,又跑上了二层车厢。二层上没有多少人。我被凉爽的空气吹得美滋滋的,眉开眼笑地往窗外看,看那些盛开的合欢花,看那些碧绿碧绿的花木,看天上叽叽喳喳唱歌的小鸟。突然车停了下来,我也从观赏景色的幻想中苏醒了过来,原来前面堵车了。过了五六分钟,汽车依然纹丝不动地站着。司机叔叔等烦了,下了车向前面走去。我坐在第一个位置上,心想: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呀!又过了一会儿,司机叔叔回来了,可他的脸上却充满了泪水。我想问问司机叔叔是怎么回事,可话到唇边又止住了。然而越是这样,我的好奇心越发强烈。我想看个究竟,就下了车向前面走去。啊,原来前面出交通事故了!我急忙跑过去观看,却见一个孩子和一个妇女倒在车下面。一问才知道,刚才这对母子正在过马路,一辆小汽车冲了过来,将母子俩全撞倒了。那个小男孩被轧在了车轮底下。他的母亲看见了,急忙爬过去,扒住汽车的底部,用尽了最大的力气,车轮奇迹般地被抬起了一条缝。母亲听到了车下儿子的呼喊,她一边喊叫着,一边安慰儿子,就这样保持着那个姿势。车上的司机已经被吓得不知所措,站在一边浑身直发抖。有好心的路人拨叫了救护电话,很快,救护车呼叫着赶来了。医生把母子俩一起抬进了救护车里。此时,母亲的身体已经僵直了,可是她看到儿子终于得救时,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母爱是无私的、是神圣的、是伟大的! 

精彩点拨

母子俩正过马路,突然被一辆小轿车撞到,儿子被压在车下,母亲爬过去,把车往上掀起,“车轮奇迹般地被抬起了一条缝”,她自己保持着那个姿势等待救援。多么感人的事迹呀!所以,“母爱是无私的、是神圣的、是伟大的!”结尾点题,令人感叹!

一袋300毫升的血液

李瑞凯

“小姐,请不要害怕,放松,不碍事!”

2008年5月14日上午,在春秋广场附近的献血车上,一位护士正在小声地安慰着我的妈妈。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犹如400颗原子弹同时爆发的汶川特大地震爆发了。汶川附近的几个县城因此遭到了重大破坏,那些地区房倒屋塌,交通、电力、通讯中断,医药、生活用品告急,无数人在流血,上百万人都需要得到及时治疗、救助。

看到这一幕,妈妈揉着流泪的眼说:“灾区人民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真可怜!明天我一定去献血。”爸爸说:“你不是怕扎针吗?这几年你生病发高烧坚决不打针,连药都很少吃。我劝你还是别去了。”我也附和道:“就是,妈妈您为什么非要去献血呢?捐款不也可以吗?”妈妈听后哽咽着说:“可我没有太多的钱哪!”我回答道:“那,可以用爸爸的钱嘛!”妈妈又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也要出一份力,献出自己的爱心。好了,别说了,就这么定了。”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妈妈是个下岗工人,没有太多的工资,为了给灾区献爱心,从我记事起就没有扎过一次针的妈妈竟然提出要献血。妈妈能行吗?

第二天,我陪妈妈走上了献血车。护士小姐让妈妈躺下。妈妈的手颤抖着,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躺在床上。当护士小姐将要在妈妈胳膊上扎针时,妈妈咬着牙,用手捂着嘴,痛苦地将头扭了过去,手都发抖了。护士连忙上前安慰她,妈妈这才渐渐平静下来。“滴答滴答”,一滴滴鲜红的血液缓缓地滴进了血袋中……

回家路上,爸爸和我受到妈妈的感染,纷纷各拿出一百元投进了捐款箱。这时,我仿佛看到一袋鲜红的血液正飞向灾区。

精彩点拨

习作采用倒叙手法,先将文中的最精彩部分放在开头,直写妈妈“献血”,然后回忆事件的经过,详写妈妈怕打针的经历以及爸爸的劝阻,为“妈妈献血”时的紧张做足了铺垫。习作叙述巧妙,自然得体,格调高昂,选材也新颖。既突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又强调了“感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习作。

爸爸让我感动了

张平容

每当我看到这份89分的卷子时,就会不由地想起发卷子的那一天。

那一天早晨,我一来到学校,便听到同学们说下午要发数学卷子,我顿时有些紧张,心里默默祈求这次数学分数要考好,不要考砸了。下午终于来到了,我的心情更紧张了。我来到座位前,看到了一份数学卷子,一看分数,竟然是89分。我顿时失魂落魄,哎,完了,我竟然考了89分,太低了!这次爸爸肯定会骂死我。放学了,我的心情更沉重了。我无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该不该告诉爸爸这次数学成绩呢?如果告诉了,我有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一想到爸爸那生气的样子,我不禁颤抖了一下。如果不告诉,那就是撒谎。撒谎不是好孩子,我可不想做坏孩子。最终,是战胜了非。我来到爸爸的厂里,一走一停地走向爸爸的办公室。我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推开了门,有些口吃地对爸爸说:“爸……爸爸,数学成绩……成绩出来了,我考了……考了89分。”见爸爸头也没抬,我颤抖地递过卷子,说道:“爸爸,给您卷子。”爸爸接过卷子,认真看起来。我心里害怕极了,害怕爸爸会骂我,害怕爸爸会打我……正在这时,爸爸放下了卷子,平静地对我说:“你知道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吗?”我有些害怕地说:“知道。”爸爸接着和我一起分析了错题的原因。最后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开始自责起来:“这次你没考好,我也有责任。我每天中午玩‘斗地主’,都把你带坏了,没有认真辅导你写作业。以后我不玩游戏了,每天中午辅导你写作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爸爸竟然没有批评我,还从自身找原因,我感动得快要哭了。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让爸爸为我而操劳。

爸爸,您是世界上最理解孩子的爸爸,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

精彩点拨

因为数学成绩考得不理想,怕爸爸批评,“我”心情一直惴惴不安,连手都“颤抖”起来。不料,爸爸看到卷子后,不仅没有批评“我”,竟自责起来,先找自己的原因,还要和“我”一起努力学习,不能不让人感动。习作叙事具体详尽,感情真挚,写出了“爸爸”的另一面,因而就有了新意,值得称道。

风雨情深

刘秀菊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上学,临近中午时,天空突然脸色大变。真是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时忽然雷声大作。望着即将到来的大雨,我不由着急起来:“这可怎么办呢?妈妈和爸爸中午很晚才下班,我又没有带雨具,哎,非要淋雨回家了!”

放学了,我把运动服上的帽子往头上一戴,凑和着跑出校门。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那人原来是我的外公。他穿着雨衣,焦急地等在雨中。我十分高兴,飞快地跑了过去,大声问:“外公,您怎么来了,您不是不舒服吗?”外公回答:“你外婆在家里烧饭,没时间接你,我就来了,你没淋湿吧?给,这是你的伞。”说着把伞递给了我。我撑开伞坐上外公的自行车,可是风实在太大了,我的伞根本不管用,雨都淋到了我的身上。见此情景,外公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二话不说把雨衣脱下来给了我。“我穿雨衣,您怎么办?”我问道。“我身体好着呢!没事。”“不行,这怎么可以,您会生病的!”我关心地说。“少废话,快穿上!”外公命令我。我无奈地穿上了雨衣。外公顶着风,冒着雨,骑着自行车,往家里驶去。

回到家,外公全身已经湿透了,苍白的头发上挂满了雨珠,水淋淋的外公显得苍老了许多。外婆看见了,赶忙迎上去问:“怎么湿透了,你的雨衣呢?”“没事,淋了几滴雨,没事的。”外公说着,打了个喷嚏。

第二天,我才知道,外公晚上发烧了。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外公,我的眼眶湿润了……

精彩点拨

上学突遇大雨,没有带雨具的“我”不免着急,外公的出现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接下来外公的行为更令人感动:“他二话不说把雨衣脱下来给了我”,回到家,“外公全身已经湿透”。“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外公,我的眼眶湿润了”。习作没有泛泛地议论,而是从质朴的叙述着手,将一位关心下一代的老人形象凸显了出来。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中国作文选刊”微信公众号

阅读:
高校重点推荐